物理科技生物学-PHYICA

跨学科研究表明跨欧亚语言的传播是由于农业

科学新闻 2022-09-22 00:04:16

马克斯·普朗克学会 信用:Pixabay/CC0公共领域 包括日语、朝鲜语、通古斯语、蒙古语和突厥语在内的跨欧亚语言的起源和早期传播是亚洲史前史中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

虽然这些语言之间的许多共性是由于借用,但最近的研究显示了一个可靠的证据核心,支持将跨欧亚语系划分为一个系谱群,或从一个共同祖先中出现的一组语言

然而,接受这些语言和文化的祖先关联性,会引发这样的问题:最早的说话者生活在何时何地,后代文化是如何维系自身并相互影响的,以及它们在几千年间的传播路线

一个由来自亚洲、欧洲、新西兰、俄罗斯和美国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新论文为语言传播的“农业假说”提供了跨学科的支持,将跨欧亚语系的语言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第一批穿越东北亚的农民

他们利用新测序的基因组、广泛的考古数据库和98种语言词汇概念的新数据集,对祖先跨欧亚语系语言社区的时间深度、位置和传播路线进行了三角测量

语言、考古和基因来源的证据表明,跨乌拉尔语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小米种植的开始和西辽河地区的早期阿穆尔基因库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带有阿穆尔河相关基因的小米种植者扩散到整个东北亚的毗连地区

在接下来的几千年里,讲原跨欧亚语系的分支的人与黄河人、欧亚混血儿和乔蒙人混杂在一起,将水稻农业、欧亚混血儿的作物和牧民的生活方式加入了跨欧亚语系的一揽子计划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考古语言学研究小组组长马丁·罗贝茨说:“单个学科本身并不能最终解决围绕语言传播的大问题,但这三个学科结合在一起会提高这一假设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通过整合三个学科提供的证据,我们对跨欧亚移民的理解比三个学科中的每一个学科单独提供的都更加平衡和丰富

" 用于三角测量的语言学证据来自一个新的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3000多个同源集合,代表近100种跨欧亚语言的250多个概念

由此,研究人员能够构建出一个系统发育树,向生活在西辽河地区的粟农展示了早在9181年前的原跨乌拉尔语系的根

与土地耕种、小米和小米农业以及其他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有关的一个小核心继承词进一步支持了农业假说

该团队的考古结果还突出了西辽河流域,那里的社区大约在9000年前开始种植黍稷

对255个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遗址的考古数据库(包括269个直接碳年代测定的谷物)进行的贝叶斯分析显示,在西辽盆地存在一组相关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小米农耕文化的两个分支从这两个分支中分离出来:一个是朝鲜楚尔蒙分支,另一个是涵盖阿穆尔河、普里莫里河和里阿东的文化分支

分析进一步将西辽地区的遗址与韩国的木蒙遗址和日本的弥生遗址配对,显示李亚东和山东的农业包装中增加了大米和小麦,它们在青铜时代早期进一步传播到朝鲜半岛,并在大约3000年前从那里传播到日本

这项新的研究还报告了首次从韩国、琉球群岛和日本早期谷物种植者那里收集的古代基因组

结合他们的结果和先前发表的东亚基因组,研究小组在所有讲跨欧亚语言的人中发现了一种被称为“阿穆尔样祖先”的共同遗传成分

他们还能够证实,在日本的青铜时代弥生时期,在农耕时代到来的同时,出现了从欧洲大陆的大规模迁徙

综合来看,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尽管被数千年的广泛文化互动所掩盖,跨欧亚语言有着共同的祖先,并且跨欧亚语言的早期传播是由农业推动的

“接受一个人的语言根源——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人的文化——超越了现有的国界,这可能需要一种身份的重新定位,而这对于人们来说并不总是一个容易的步骤,”罗比特斯说

“但是人类历史的科学向我们表明,所有语言、文化和民族的历史都是一个扩展的互动和混合的历史

" 目前的研究表明,语言学、考古学和遗传学方法的三角测量如何能够提高假说的可信度和有效性,但作者很快认识到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更多的古代DNA、更多的词源研究和更多的古植物学研究将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新石器时代东北亚人类迁徙的理解,并解开后来人口流动的影响,其中许多人在本质上是牧民

考古语言研究小组的考古学家马克·哈德逊说:“跨欧亚语系作为一个最终的整体,不仅仅是一个原始的新石器时代移民脉冲。”

“还有很多东西要学

"

来源:由phyica.com整理转载自PH,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www.phyica.com/kexuexinwen/24004.html

发表评论

用户头像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